“區域優勢更加凸顯,內江發展裝備制造商呈現出巨大的潛力。”“內江在氫能源產業上有優勢,川威在這方面大有可為。”9月19日,“融入成渝·2020四川內江人才活動周”開幕,匡廷云、干勇、楊偉等內江籍院士回到家鄉傳經送寶,來自全國的各類高層次人才齊聚內江建言獻策,為加快建設新內江聚智聚力。
一批批項目簽約、一場場調研問道、一次次專家解惑……內江不斷匯聚人才工作新動力新合力,推動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,為內江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。
搭建平臺 精準對接高效合作
與四川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“打造現代中醫藥產業示范區”協議、和重慶市榮昌區《共建成渝高效特色農業帶合作協議》、與正邦集團有限公司簽訂《5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投資協議》,三場產業對接會上,內江共包裝推出項目71個,投資金額1405.76億元。
“其中僅生豬產業涉及投資額就達到數十億元,非常振奮人心。”內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與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,內江有基礎。隆昌市、資中縣與西南大學等9所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“隆昌漁業新經濟川渝合作專家大院”和“資中長江上游漁業科技研發中心”。內江金鴻曲軸有限公司與西華大學開展為期三年的“在職研究生班”培訓學習,并帶動周邊企業積極參與,參培學員已達80余人。
在人才活動周上,內江與西南大學再續“前緣”,簽訂市校合作戰略協議,深化在戰略決策咨詢、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、干部人才交流與培養等領域的合作,助力內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。
“以往的校地合作更多的是自下而上開展,由本地企業自行對接相關高校,效率和精準度受限制。”內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,以人才活動周高規格的活動為契機,內江為校地合作搭建了官方的平臺,對內江產業發展的支持更加精準,對接也更加高效,有利于讓校地合作結出更多更大的“果實”。
集聚人才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
9月19日下午,中醫藥傳承創新、成渝地區先進制造、“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·建設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”等三場產業項目專題對接會在內江舉行。
三場對接會的主題,對應著內江“5 4 5”現代產業體系中的三個重要落子:特色農業、新醫藥和新裝備。這樣的日程安排,正是內江以人才鏈支撐產業鏈發展思路的絕佳注釋。
“開展政產學研資有機結合,構建創新的科學生態體系,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,促進科技和產業的發展。”對接會上,內江籍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云說。
會議期間,資中縣銀山鎮萬畝血橙示范園內,青綠的血橙掛滿枝頭,正茁壯生長。
血橙產業的發展,和匡廷云院士有著不解之緣。2019年8月,內江農業首個院士工作站—匡廷云院士工作站掛牌成立,開展資中血橙新品種的研發。一年之后的9月18日,匡廷云及院士(專家)工作站成員還為家鄉獻上“大禮包”,簽署了《資中縣現代農業科技合作框架協議》,著力提升資中特色農業現代化、科技化和智慧化水平。
集聚人才之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。資中血橙產業的實踐,是內江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。截至2019年底,內江市校(院)合作“朋友圈”已擴大到37個。目前,內江全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個、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;省級院士(專家)產業園1個、省級院士(專家)工作站4個。
“軟硬兼施”優化環境服務人才
“參加首發儀式,是對我的認可和鼓勵,我將帶領團隊不斷創作更好的作品。”9月19日,“甜城英才卡”首發儀式上,資中縣木偶劇團團長胡海激動地說。
作為“融入成渝·2020四川內江人才活動周”的重要環節,內江首發“甜城英才卡”,為158名高層次人才提供前置式服務保障。持卡人才可以享受政務、創業就業、教育就學、醫療保健、金融、科研、出行等服務。
“以政務服務為例,在證件辦理上,持卡及相關業務資料到現場,服務專員一對一全程陪同辦理,提供取件快速通道、政務專遞免費送達等服務。”內江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在招攬人才上,內江“軟硬兼施”,越來越注重配套和細節,搭建人才干事創業的平臺,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務,讓人才在內江成為主角。
目前,內江市人才綜合體項目已經開始建設。
項目現場,場平工作已完成,占地40多畝的基坑已經開挖完成90%。該項目未來將作為內江筑巢引鳳的重要載體,打造集人才公共服務、創業輔導、創意孵化、項目路演、融資推介、交流碰撞、文化休閑為一體的綜合平臺,集聚高質量人才,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夢空間和良好的創業環境。(四川日報記者 鄭志浩)
來源:金臺資訊
原標題:《匯聚新合力 內江多措并舉集聚人才和智力》